《西方的没落》斯宾格勒

《西方的没落(权威版)》是德国历史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于1918年至1922年分两卷出版的著作,2016年群言出版社推出由齐世荣翻译的全新中译本。该书创作于一战后欧洲文化危机的背景下,以生物有机体视角重构历史哲学框架 [1]。
全书将世界历史归纳为八种独立文化体系,提出每种文化均经历诞生、发展、衰亡的生命周期。作者运用形态学方法,通过基本象征符号解析文明全貌,主张“文化即有机体”理论,突破传统线性史观与欧洲中心论。城市作为文化载体被论证为文明的核心要素,强调“市镇文化”对文明形态的决定性作用。齐世荣译本完整呈现原著内容,新增译名对照表与前言,系统阐释斯宾格勒的理论体系

内容简介

《西方的没落》 [1]是斯宾格勒重要的著作,全书分为两卷,第一卷出版于1918年,第二卷出版于1922年。虽然此书引起了读者和学术界的激烈争论,但依然没有影响它在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欢迎。它激烈的言辞、精辟的理论和独特的方法,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一直是一般公众或有关学者争论的热点。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知识界在开始表现出来的态度是拒绝的,显然充满了疑虑和保守的心态,这使《西方的没落》在中国书界一波三折:该书长时期里没有一部完整的中译本问世。
在《西方的没落》中,斯宾格勒以生物生长过程的观念进行历史研究,把世界历史分成八个完全发展的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古典文化(希腊罗马文化)、伊斯兰文化、墨西哥文化和西方文化,细致考察其各个时期的不同现象,揭示其共同具有的产生、发展、衰亡及其毁灭的过程。斯宾格勒认为,文化的这种有机性和宿命性是生来俱有的,任何一种文化都逃脱不了必然灭亡的命运,即使西方文化也不能例外。
斯宾格勒对文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革新,他对每一种文化的现象采取“观相式”的直觉把握,以某些基本象征来揭示这种文化的全貌,他称之为“文化的形态学”。《西方的没落》的主要目的不是复述已经过去的历史事件,而是要掌握事实的真相,以便更好地应对将来。本书也被称为一部未来之书,斯宾格勒被称为西方历史的先知。
除了对现实的深刻理解之外,斯宾格勒学说的有价值之处在于他对西方传统历史观念的冲击和批判。他否定了欧洲中心论,以多个文化的发展代替了单个文化的发展;以文化的有机生长代替了社会的阶段演进;以文化的自我中心代替了欧洲中心。
齐世荣:“这本书,一个标点、一个字也不能动。”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书。齐世荣大师首译沉淀多年全新推出,上下两册涵盖更丰富、更全面的内容,增加专名译名对照表和额外几万 字前言全收录。爱书人的圣经!
你看到的将是一个宏大的历史与哲学的构架,也是一个迷人的充满想象力的世界。
感受大师魅力,尽在此书!

作者简介

斯宾格勒:德国历史哲学家、文化史学家及反民主政治作家。1880年出生于一个邮政官员的家庭,先后曾就读于哈雷、慕尼黑、柏林等大学,最后获得博士学位。著作:《西方的没落》、《决定时刻:德国与世界历史的演变》等。
齐世荣:1926年生,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曾任北京师范学院讲师、教授、历史系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专于世界现代史和现代国际关系史。

在线阅读

文件大小: 59.37 MB    文件大加载慢,请耐心等待!

本书下载(PDF版本)

捐助 0.50元 可下载此资源!立即捐助 【捐助用于支付网站稳定运行所需服务器、宽带的费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