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新缘》吕敏 陆康
《香火新缘》是由法国学者吕敏、陆康联合主编,魏丕信、高万桑、韩书瑞、邱仲麟等海外学者参与撰写的城市史研究著作,2018年11月中信出版集团出版。该书源自2015年法国远东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城市的寺庙与市民”国际学术会议,收录23篇学术论文。 [1] [4] [6]
研究聚焦明清至民国时期北京寺庙的社会功能,利用清代档案、碑刻拓片等首次公开的一手资料,结合田野调查辨识庙宇遗迹。内容涵盖寺庙管理与城市空间变迁、皇家祭祀活动、民间庙宇产权关系等议题,具体涉及寺庙“手本”制度演变、庙户制度衰落与铺保制度兴起等历史进程。通过分析宗教场所与城市法律体系、房地产所有权的关联,揭示不同社会群体围绕寺庙形成的互动关系。
内容简介
在明清的帝都北京,大大小小的寺庙庵观曾经遍布于大街小巷、宫殿园林乃至官府监狱。从皇帝、贵族、士大夫到吏役、商人和普通市民,都是宗教活动参与者。寺庙不仅是神明和僧道的居所,也是城市社会的公共空间。
韩书瑞、魏丕信等海内外著名学者聚焦于明清至民国时期的中国城市特别是北京,从寺庙与城市的社会格局、皇家的宗教生活,以及北京几座寺庙的命运等面向出发,考察了城市精英在宗教生活与寺庙管理中的角色,更探讨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围绕北京城的寺庙所发生的关系变化。
书中出现的碑刻、档案等一手资料,多为首次公开使用。此外,书中广泛而深入的田野调查也让我们得以辨识古老庙宇的遗迹,从而找寻对过去的回忆。这些资料与调查提醒我们,尽管如今关于“场所的记忆”经过了修改或文饰,但它们依然是了解旧时城市居民身份认同的重要甚至唯一的途径。
作者简介
吕敏(Marianne Bujard),汉学家,法国高等实践学院教授。著有《中国古代的祭天仪式》,主编《北京内城寺庙碑刻志》等。
陆康(Luca Gabbiani),汉学家,法国远东学院北京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中国晚清史。著有《天朝治下的北京》。
韩书瑞(Susan Naquin),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魏丕信(Pierre-Etienne Will),法兰西学院教授。
高万桑(Vincent Goossaert),法国高等实践学院教授。
邱仲麟,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在线阅读
文件大小: 13.57 MB 文件大加载慢,请耐心等待!